Nouvelles et reportages

编者按:在刚刚结束的由 KDD Cup 2021 和 Open Graph Benchmark 官方联合举办的第一届 OGB Large-Scale Challenge 中,来自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研究员和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的实习生们通过借鉴 Transformer 模型的思路,创新性地提出了可应用于图结构数据的 Graphormer 模型,在大规模分子性质预测任务中击败了全球包括 DeepMind…

高睿:行我所爱,做追逐“月亮”的幸运儿
编者按:在微软已有17年开发经验的高睿最感兴趣的工作就是“摆弄代码”。他说:技术开发是我的目标,我愿意在计算机领域继续做下去,一直做到不能做了为止。而微软亚洲研究院独特的文化是他能够安心、专心地研究技术的重要原因,他喜欢这里开放、包容的环境,也喜欢和优秀科研人共同探索的感觉。 “有多少人只是胆怯地抬头看一眼月亮,又继续低头追逐赖以温饱的六便士。”能够一直追逐自己那轮“月亮”的人,何其有幸,可以坚持…

学术新星畅谈计算机视觉科研之路:视觉研究已经成熟,跨学科方法成为趋势
4月22日,微软亚洲研究院创研论坛 CVPR 2021 论文分享会在线上举行。来自国内外计算机视觉领域的21位优秀代表与观众零距离交流,分享了他们在 CVPR 2021 发表的最新研究成果。 本次论文分享会的开幕由北京邮电大学教授、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视觉专委会秘书长马占宇主持,他首先回顾了近四年 CVPR 论文分享会的举办盛况与形式变化。随后,北京大学教授、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视觉专委会主任查红…

经常收到大家的各种留言、私信,询问如何到微软亚洲研究院实习?微软亚洲研究院需要什么样的实习生?到研究院实习能够学到什么?…… 带着这些问题,小编咨询了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实习生招聘过程中“久经沙场”且对带实习生有丰富经验的研究员和研究工程师,希望能够解答各位申请者的一些疑惑。其中关于“令人眼前一亮的简历”、“面试时考察的能力”、“跨专业实习”等回答或许对提高综合实力也有借鉴意义哦。 Q:微软亚洲研究院…

“论文奖项高产户”董力的自我修养:Aim Higher
编者按:获得国际顶会的最佳论文奖是每一位科研人员的目标。博士毕业刚刚3年的微软亚洲研究院主管研究员董力在2021年伊始连续获得了 AI 领域的两个最佳论文 Runner-Up 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拥有了怎样的天时、地利与人和。 近期,人工智能促进协会 AAAI 联合国际计算机学会 ACM SIGAI 首次发布了博士论文奖,并在今年2月举办的第35届人工智能国际会议 AAAI 上正式公布了…

全面了解计算机系统研究的必读书目
编者按:如今,我们每天都在手机、电脑、平板等移动设备上享受着各种软件提供的便捷服务,比如新闻推荐、购物、打车、聊天、搜索等等。这些便捷服务的背后离不开底层计算机软件系统的支持,计算机系统研究的创新则为各种技术提供了持续提升与变革的肥沃“土壤”。 计算机系统研究关注于创造新的方法论和工程技术,以构建高效、节能、鲁棒、可扩展、安全和交互友好的软硬件系统。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学习计算机系统研究领域的…

GitHub 8.7K星背后,是跨“圈”的融合与碰撞
编者按:微软亚洲研究院自动机器学习(AutoML)工具 NNI 自发布以来好评如潮,全新升级的2.0版本也备受关注。它的成功是跨领域、跨 Lab、开源社区内外通力合作的成果。本文将带领大家了解 NNI 背后的故事,讲述 NNI 是如何做到开源合作与跨界创新的。 2020年,经历了9个小版本的迭代与优化,微软亚洲研究院研发的自动机器学习(AutoML)工具 NNI(Neural Network In…

用AI打开生物学研究的另一扇窗
编者按:在生物学研究领域,传统基于分子、细胞、生理学实验方法进行的研究通常被称作湿实验,如今这些传统的生物学方法在某种程度上都遇到了瓶颈,而被称作干实验的计算机模拟和生物学相结合的研究,正在利用 AI、大数据等创新手段,为生物学研究打开了另一扇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三位在微软亚洲研究院从事计算生物学研究的研究员的跨界经历。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生物学与 AI 等技术的融合进一…

2020年12月18日,北京 —— 今天,微软亚洲研究院宣布联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兰州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首尔国立大学等多所亚洲地区高校,成立 OpenNetLab 开放网络平台联盟。通过为研究人员提供通用的分布式网络测试平台,以及真实的网络评测数据集,OpenNetLab 旨在推动人工智能(AI)在网络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构建健康、可持续的网络研究生态系统。 微软亚洲研究院常务副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