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深度文章

编者按:在 AI 技术不断突破与快速落地的今天,如何确保其发展方向与人类价值观协调一致,正成为科技界与社会各界亟需回答的关键问题。近日,微软亚洲研究院发布了《社会责任人工智能:研究的挑战与机遇》白皮书,系统梳理了 AI 在社会实践中的复杂挑战,并提出了包括技术、伦理、治理等多维度的十大关键研究问题。通过跨越计算机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深度对话,该白皮书深入探讨了如何设计“负责任的人工智能”,推动实现技术…

编者按:数据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动力燃油”,但如今其正面临“枯竭”的风险,这道“数据墙”成为制约大模型性能突破的关键瓶颈。在此背景下,合成数据技术应运而生。近期,微软亚洲研究院推出了一个可扩展的 SYNTHLLM 框架,能够生成多样化的合成数据,有效填补自然数据的空缺。此外,研究员们还发现并证实了合成数据的规模法则,为大模型使用合成数据进行训练与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人工智能在当今取得如此显著发展的…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微软亚洲研究院全球研究合伙人谢幸博士凭借多年来在计算机领域的卓越成就与杰出贡献,荣获了北京市总工会颁发的“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 近年来,谢幸博士领导的研究团队在社会计算与人工智能领域深耕细作,成果斐然,目前已发表数百篇论文,总引用超六万次。在此之前,谢幸博士开创性地开展了基于用户时空轨迹数据的研究,主导的 GeoLife 项目更是全球最早探索位置社交系统的研究之一。凭借…

编者按:欢迎阅读“科研上新”栏目!“科研上新”汇聚了微软亚洲研究院最新的创新成果与科研动态。在这里,你可以快速浏览研究院的亮点资讯,保持对前沿领域的敏锐嗅觉,同时也能找到先进实用的开源工具。 CHI 是人机交互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国际顶级会议之一,今年的 CHI 大会于4月26日至5月1日在日本横滨举办。本期“科研上新”将为大家带来微软亚洲研究院入选 CHI 2025 的三篇精选论文,聚焦生成式 AI…

编者按:欢迎阅读“科研上新”栏目!“科研上新”汇聚了微软亚洲研究院最新的创新成果与科研动态。在这里,你可以快速浏览研究院的亮点资讯,保持对前沿领域的敏锐嗅觉,同时也能找到先进实用的开源工具。 4月24日至4月28日,全球最负盛名的深度学习盛会之一 ICLR 大会在新加坡举办。我们通过两期“科研上新”为大家带来多篇微软亚洲研究院入选 ICLR 2025 的精选论文解读。在第一期的内容中我们分享了包括…

作者:谢幸 编者按:从“推荐系统”的责任性研究,到社会责任人工智能(Societal AI),微软亚洲研究院全球研究合伙人谢幸的研究常常跨越学科边界,在人文科学中寻找答案。在今年的世界读书日,谢幸带来了一份聚焦技术与人文相互启发的书单,帮助我们从更广阔的视角审视科技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这些作品中,不乏先行者关于技术如何影响人类社会的深刻洞见,提醒我们在机器智能飞速发展的今天,保持敬畏之心与责任…

作者:周礼栋 编者按:在 NeurIPS 2024 大会上,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周礼栋博士发表了题为“硅基世界的‘缘分’——系统与人工智能携手进化”的主题演讲。他提出了一个前瞻性的观点:未来人工智能的突破,不仅依赖于模型和算法本身,更有赖于与计算机系统的深度融合。围绕“效率(Efficiency)、可信(Trust)、融合(Infusion)”三大关键词,周礼栋博士阐述了系统与人工智能之间如何实现双…

编者按:欢迎阅读“科研上新”栏目!“科研上新”汇聚了微软亚洲研究院最新的创新成果与科研动态。在这里,你可以快速浏览研究院的亮点资讯,保持对前沿领域的敏锐嗅觉,同时也能找到先进实用的开源工具。 4月24日至4月28日,全球最负盛名的深度学习盛会之一 ICLR 大会将在新加坡举办。我们将通过两期“科研上新”为大家带来多篇微软亚洲研究院入选 ICLR 2025 的精选论文解读。第一期的研究工作将涵盖大模…

当今基础大模型的能力提升催生了诸多真实世界应用,如智能助手等。这类助手通过智能眼镜等智能设备时刻与用户相伴,持续感知和理解用户所在环境、发生的事件以及用户指令,并据此实时主动地给用户提供帮助。比如导盲助手,在用户要过马路时会输出“稍等现在有车经过”,“现在可以安全通过”等帮助提示。除了依赖大语言模型的世界知识和推理能力,此类智能助手更依赖对持续输入视频流的理解能力,以及可以在相关事件发生时立即发出…